第1131章 ?远方的鼓声-《大唐扫把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但禄东赞乃人杰,吐蕃能如此强盛,少说大半功劳都是他的。他早已得了大唐攻伐阿史那贺鲁的消息,若是他断定阿史那贺鲁会大败,臣担心此人会果断起兵……”
    “朕知晓了。”李治捂着额头,目光茫然看着那一个个人影。
    窦德玄说道:“赵国公所言并无差池,可不能凭着估算来出动大军吧?若是去扑个空……”
    大军扑空会耗费无数钱粮,而且士气也会受损。
    李义府马上补刀,“是啊!大军一动,钱粮靡费无数不说,可若是无功而返,吐蕃人会嘲笑大唐,周边藩属也会嘲笑大唐……”
    皇后对他的态度变化很大,从早些时候的信重到现在的冷漠,让李义府恼恨不已。
    他觉得自己被背叛了。
    连许敬宗都觉得这事儿不靠谱。
    众人反对声中,贾平安说道:“此事关乎国运。禄东赞若是动兵,必然会雷霆万钧,一举横扫安西。安西有驻军,也有移民,可难以抵御吐蕃大军。”
    这不是玄宗时期的安西,此刻大唐经营安西的时日太短,根基不牢。
    “若是安西被扫荡,禄东赞就能顺势扫荡西域,西域诸国皆是墙头草,定然会臣服于吐蕃,如此大唐将会面临一个庞然大物……”
    贾平安的声音回荡在殿内。
    武媚在看着。
    当年他第一次进了朝堂时,记得后来有人说很是紧张。
    现在的他却侃侃而谈,从容不迫。
    “一旦形成这等局面,大唐需耗费更多的精力和钱粮,方能恢复原先的态势。可移民呢?”
    贾平安提出一个问题,“一旦安西被攻破,那些移民怎么办?他们会被吐蕃人杀死,或是沦为俘虏,男为奴,女为婢。这等惨状之下,后续朝中如何再鼓动百姓移民去安西?”
    前面的死一批,后续的谁乐意移民?
    这是个严峻的问题。
    “此事……”
    皇帝离开朝堂许久,今日特地出现,便是为了此战的谋划。
    “陛下,要不令人前出勃律去盯着?”
    刘仁轨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。
    “勃律一旦发现吐蕃大军动向,密谍自然能察觉,随即快马报信……”
    “也来不及。”
    贾平安一句话否决了刘仁轨的提议。
    李义府说道:“调集一些人马去驻守。”
    这依旧是折中的方案。
    “安西不小,吐蕃大军一动,少说二十万,少量人马进驻安西无济于事,只能眼睁睁看着禄东赞席卷安西,随即大军围城,被切断了补给的守军能坚守多久?”
    贾平安再度驳回了李义府的建言。
    窦德玄不是专业人士,只是从财政的角度提出了建言,“花销可能省一省?”
    连李治都为之莞尔。
    “窦公,许多事不能省钱。此刻省钱,若是后续安西被破坏,耗费的钱粮会更多。”
    许敬宗不大赞同小老弟的意见,但却不想拆台,所以沉默。
    李勣闭着眼,仿佛在打盹。
    但谁都知晓他在倾听,只是从许久之前开始,非大事他不再说话。
    李治突然心中微动。
    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征战是不是大事?
    当然是。
    但李勣却不说话。
    为何?
    难道他真的万事不管了吗?
    李治觉得不会。
    那么……难道李勣觉得贾平安的分析是对的?
    李治说道:“英国公说说此事。”
    别人问李勣可以闭眼不搭理,他有这个资格。但皇帝问话他得给个面子。
    “陛下,臣老迈,如今朝中年轻俊彦不少,臣可安心休养了。”
    李治明白了。
    贾平安知晓这等大规模调动的困难,以至于让大唐君臣难以选择。
    这也是吐蕃能占据战略主动的缘故……大唐没法打他们,但他们却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对大唐发动进攻。
    惬意之极啊!
    贾平安说道:“陛下,此战若是动,少说要出动五万府兵。”
    大唐也就是那点府兵,能战的大多在关中一带。
    五万府兵为核心,这是倾国之战。
    你要说薛仁贵领军十多万和钦陵决战,那十多万里精锐能有多少?
    李治动容,“五万府兵……”
    李勣微不可查的点头。
    “那是吐蕃。”武后提醒道。
    这个时代中原周边堪称是群狼环伺,突厥,高丽,吐蕃,后来的大食,每个势力放在后世都是能横扫当世的存在,但他们全成了大唐的敌人。
    此刻的吐蕃气候宜人,养殖和种植能养活不少人,颇为富庶,这才有了动辄出动数十万大军的底气。
    而且吐蕃军队的战斗力不容小觑。
    “陛下,吐蕃军队比突厥有过之而不及。”
    相比之下,突厥军队的韧性差远了。
    许敬宗说道:“若是突厥出动二十万大军,朝中少说得动用三万府兵吧。这是更为强大的吐蕃,人马更多。”
    李治沉吟良久。
    “此事朕再仔细想想。”
    贾平安没有丝毫不满,反而觉得如此才正常。
    倾国之战的决策一言而决,那不是爽快,也不是果断,而是轻率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公主的生活其实并不快活。
    因为公主并没有掺和朝政的资格,所以父兄们对她们总是多一些宽容,但许多时候宽容就意味着无视。
    先帝疼爱女儿,竟然在新城八岁时把衡山作为她的封号,而且给了实封,外加汤沐邑。这林林总总都破了当时的一系列规矩,可见先帝对这个女儿的疼爱之心。
    李治对这个同母妹妹也颇为关爱,出宫时增加了五千食邑,加封为新城长公主。
    新城从小就是众星捧月般的活着,但你要说她定然很快活。
    不见得!
    闲居无事,新城多以看书为消遣,不时练练字画。
    但今日她却想到了弹琴。
    弹琴首要是情绪,也就是代入。
    第(2/3)页